国光股份接待24家机构调研,包括广发证券、国联基金、紫阁资本等
2024年8月22日,国光股份披露接待调研公告,公司于8月20日接待广发证券、国联基金、紫阁资本、富荣基金、禹合资产等24家机构调研。
公告显示,国光股份参与本次接待的人员共1人,为国光股份董事会秘书颜铭。调研接待地点为公司龙泉办公区。
据了解,国光股份在2024年半年度的经营情况表现出色,营业收入达到10.42亿元,同比增长9.31%,其中农药和肥料业务分别实现了8.95%和10.34%的增长。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8.86%,达到2.17亿元,综合毛利率同比提高5.08个百分点,达到46.61%。公司毛利率的改善主要得益于原材料成本的降低、高毛利率产品销售的增长以及降本增效措施的实施。
在交流环节中,公司对2024年大春作物的全程方案推广情况进行了介绍,推广面积达到50万亩,覆盖多种作物。公司已经开始2025年小春作物的方案推广工作,并增加了多种专项解决方案,以扩大应用推广面积。此外,公司在华东区和西北区的销售增幅较大,主要涉及山东、江苏、新疆、陕西等省份。公司的作物全程解决方案具有产品、技术和服务优势,能够为不同作物提供综合的产品方案。
关于公司肥料产能的问题,公司现有1.68万吨水溶肥产能,生物有机肥和菌肥也具有一定的产能,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复合肥的产能问题通过委托加工来解决。2024年下半年期间费用方面,公司将控制销售费用率在合理范围内,但由于实施了新一期的股权激励,预计股权激励费用同比2023年将增加1600万元左右。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季节性变化相对较弱,公司通过研发推广冬保护产品等可以在淡季使用的产品,不断拓宽使用场景和作物种类,使植调剂的销售季节性不断减弱。石油价格波动对公司采购成本的影响不明显,主要影响因素是原药及中间体的市场供需变化。
调研详情如下:
一、公司董事会秘书颜铭向证券、投资机构介绍了公司2024年半年度的主要经营情况
2024年半年度营业收入10.42亿元(同比增长9.31%),其中农药营业收入7.25亿元(同比增长8.95%),肥料营业收入2.78亿元(同比增长10.34%);归母净利润2.17亿元,同比增长28.86%;综合毛利率46.61%(同比增长5.08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综合毛利47.71%(同比增长5.25个百分点)。
公司毛利率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主要原因是:1、上游原材料价格同比下降,原材料成本降低,公司核心产品植物生长调节剂销售价格相对稳定;2、公司毛利率较高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产品销售增长;3、公司实现降本增效,提高了销售效率。
二、交流情况
问1:今年全程方案的推广情况如何?下半年有何计划?
答:2024年大春作物的方案推广面积约50万亩,主要包括玉米、大豆、棉花、花生、水稻、烟草、高粱等。目前,公司已经开始了2025年小春作物的方案推广工作,为了扩大应用推广面积,公司在全程解决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了调控方案+、调肥方案、植保方案等专项解决方案,丰富了方案品种,从近期的推广情况来看,效果较好。
问2:从公司披露的半年度报告来看,华东区、西北区的销售增幅较大,具体是哪些省份?
展开全文
答:主要是山东、江苏、新疆、陕西等大田及经济作物产区。
问3:公司的作物全程解决方案有什么优势?
答:一、产品优势,公司以植物生长调节剂为作物全程解决方案核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国内植物生长调节剂登记证共计1,648个,其中登记证在10个以上的企业共计29家、持有588个登记证(我公司占其中的22.62%),并且公司产品品类多,公司丰富的产品覆盖的作物和作物的种植环节多,能为不同作物提供综合的产品方案;二、技术优势,公司应用于市场的每一种作物的解决方案都是经过长期的应用研究总结出来的,有应用效果;三、服务优势,公司技术服务团队和技术营销团队能为种植者提供专业、有效的技术服务。
问4:公司肥料的产能如何?
答:公司现有1.68万吨水溶肥产能,生物有机肥、菌肥具有一定的产能,现阶段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复合肥的产能问题通过委托加工来解决。
问5:公司2024年下半年期间费用将有何变化?
答:公司每年在编制下一年度经营计划时会确定销售费用控制指标,将销售费用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因此公司历年来销售费用率较稳定。由于今年实施了新一期的股权激励,预计股权激励费用同比2023年将增加1600万元左右。
问6: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季节性变化明显吗?
答:植物生长调节剂相对其他农药季节性变化相对较弱。近年来,公司研发推广冬保护产品等可以在淡季使用的产品,在可以使用的场景和作物种类上不断拓宽,使植调剂的销售季节性不断减弱。
问7:石油价格波动对公司采购成本有影响吗?
答:由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原药及中间体生产会用到一些化工原料,这些化工原料与石油相关。但由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原药及中间体产量小,原材料用量不大,因此对公司采购成本影响不明显。对公司采购成本影响较明显的是原药及中间体的市场供需变化。
来源:金融界
评论